首页>绿色食品监管
农产品进口增加带来哪些影响?转型升级正当时,未来发展趋势可期
人民日报7月10日电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防范疫情输入风险、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相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。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说,“近年来,食品农产品进口不断扩大,我国对来自全球各国的优质、安全农产品一直秉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。”今年1至5月,我国农产品累计进口655亿美元,同比增长9%,比同期全国进口增速高出了17个百分点,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8.6%。6月份,食品和农产品进口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。
2019年中国进口农产品1498.5亿美元,同比增长9.3%,高于整体进口增速12.1个百分点。今年1-5月,农产品累计进口金额655亿美元,同比增长9%,比同期全国进口增速高出了17个百分点,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也由2019年的7.2%上升到8.6%。6月份,食品和农产品进口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。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,国内猪肉的供需存在缺口,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,肉类进口实现了大幅增长,为国内市场供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。随着国内百姓生活水平提高,对优质、特色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,水海、果蔬等食品农产品的进口增加,极大丰富了百姓的餐桌。
另据华盛顿7月8日消息: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的参赞报告显示,中国生猪和家禽生产继续恢复,将提振2020/21年度(10月到次年9月)豆粕的饲料需求。参赞预计2020/21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9100万吨,而2019/20年度的进口量预计为9000万吨。美国农业部称,豆粕用量和大豆压榨预计远远高于早先预期,因为生猪和家禽产量预期增加,将提振饲料需求。
食品和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已经是个事实,而且未来可能还会持续甚至持续增加,这对许多农民来说或许未必是件好事。对此,我们应该客观分析,理性面对。在此跟大家一起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。
第一,我们为什么要进口大量食品和农产品。
我国作为一个融入世界的发展中大国,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链是义务也是责任,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。
一是国际贸易需要。
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,大量工业制品出口造成国际贸易顺差,需要我们通过进口食品和农产品实现国际贸易平衡。同时,许多食品和农产品事实上也存在产业互补,出口国在某些产品上具有品质、价格等优势,恰好是我们的劣势。再有,我国的产能输出也需要通过食品、农产品实现易货互惠。
二是满足国内需求需要。
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优质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,需要通过进口来调剂补充,特别是一些特产和高端食品、农产品,国内生产不能满足供应。另外,大豆等农产品方面,国内的产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相关生产和生活需要,必须通过进口解决。
三是发展战略需要。
一方面,许多国际间战略合作需要互利互惠,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是重要的互利互惠渠道和方式。另一方面,许多食品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消耗很大,通过进口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,发挥更多效益。通过食品、农产品贸易也是实现合理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。
第二,进口食品农产品对我国农业、农民的影响。
任何事物都存在有利和不利的两面性,食品、农产品进口也是如此,对我国农业和农民有着有利和不利的双向作用。
从不利方面看,大量进口食品和农产品对国内市场带来冲击,对我国农业和农民造成不利影响。相关生产主体市场销售困难加大,经营压力增加,对有些产品或行业的影响可能会相当严重,许多农民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和损失。
从有利的方面看,一是有利于国内农业结构调整,促进农业转型升级。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严重,突出表现为低质农产品过剩,优质农产品不足。进口农产品也可以反过来推动和促进国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引导农民增加优质农产品生产,进而实现农业整体转型升级。二是有利于我国农业发挥自身优势,扬长避短,增加优势农产品生产,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水平。三是促进农民、农业通过技术创新的组织创新实现自我发展壮大。四是有利于我国农业夯实基础,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。
综合来看,进口食品和农产品在现阶段利大于弊。
第三,农业农民如何发展。
可以预见,如果没有极端情况出现,未来食品和农产品进口还会继续,规模可能还会扩大,毕竟发展起来的中国需求巨大。同时,未来我国的农业发型升级也是必然趋势。为此农民要做好准备。未来我国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如下。
一是坚决保障粮食生产自足。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,保证粮食安保是农业第一要务。但粮食生产更多的是要由新的生产主体来完成。二是绿色高效。大量农民将从粮食生产中分离出来,从事高效、高附加值的绿色有机农业、精细、精品农业生产中来,农民收入将大幅提升。三是现代农业。通过提高科技水平、现代化、集约化使农业整体水平全面提高,使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。四是生态持续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实现生态发展。同时,通过国际产业分工合作,总体降低我国农业生产能耗,留下绿水青山。
上述发展趋势都需要农民在现有家庭联产承包制保持不变的基础上,探索新的组织形式,实现新型集体合作,走向规模化、标准化生产。
上一篇:云南:守牢食品安全底线